以上内容由本站根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算法生成(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),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。本文为数据整理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线上杠杆炒股,请谨慎决策。
1995年第43届天津世乒赛,国乒男队团体比赛决赛场结束。
当王涛激动掉拍,倒地捂脸大哭。
当观众席上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狂呼。
当队友冲进赛场,叠罗汉一样压在王涛身上欢呼时。
中国乒乓球史上,堪称经典的镜头画面就此诞生。
(图为王涛激动地躺倒在赛场上,队友们扑上去庆贺)
这场比赛,被中国老球迷们称为“封神一战”。
它让中国人吐出了在胸口憋了6年的窝囊气。
而这场比赛中的那个“秘密武器”,也被球迷们牢记。
他叫丁松,削球打法的选手,被国乒队“窝着”训了6年才亮相。
一朝亮相就拿下关键比赛的关键得分点,被外国媒体盛赞。
24岁,成为世界冠军,不少人知道丁松赛场上的辉煌。
但没多少人知道,他的乒乓之路波折异常,中有母苦父亡,还有妻伤……
01
1995年,国乒的绝地反击!
1989年,多特蒙德世乒赛,中国男乒被击入谷底。
男单无人进决赛,男双、混双失利,团体赛男乒更是被瑞典队5-0剃了光头。
“奇耻大辱!”万千球迷如此表达心中的愤怒与失望。
国乒总教练许绍发和郗恩庭相继请辞,骄傲多年的中国乒乓声名跌至谷底。
与之相伴的,是长达6年的赛场冲不出成绩。
当时欧洲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球的打法厉害的不得了。
而中国还在坚持直拍快攻打法,技术落后。
是29岁的蔡振华站上男队指挥台,提出改变,让国乒进入“上旋球时代”。
右蔡振华
召回擅长的横拍两面反胶打法的马文革。
找到王涛,让这位左手横拍,正手反胶,反手生胶,近台快攻加弧圈球打法的“生胶小妖精”成为赛场对手的噩梦。
从一群“童子军”里选出孔令辉和刘国梁从“小”培养。
再加一个被陆元盛教练强烈推荐来的,叫做丁松的削球选手,被“秘密”培养了起来。
从1989年到1994年。
三届世锦赛,两届奥运会,男单冠军全部旁落,男团在世乒赛中连续败北。
导致民众对国乒的信心跌至谷底。
到了1995年,天津世乒赛男乒5大主力名单公布。
王涛,老将。马文革,有严重肩伤。孔令辉、刘国梁,太过年轻的小将。
丁松,一个名不见经传的,还是个高度近视的削球打法选手!
这简直是老的老,小的小,伤的伤,瞎的瞎的“磕碜”队伍。
但就是这看着“磕碜”的5人队伍,逆袭起来才最热血昂扬。
1995年世乒赛,老球迷们一回想起来就心潮澎湃。
国乒7场赛事全部夺冠,从地底直冲云霄,实现绝地反击。
那年19岁尚显稚气的刘国梁,在男单半决赛淘汰强大的瑞典老瓦,引得看台观众仰头大啸。
那年20岁的孔令辉击败刘国梁拿到男单冠军,让中国球迷看到了年轻人的力量。
(冠军孔令辉,亚军刘国梁,季军王涛、丁松)
到了男队团体比赛的决赛前,刘国梁找到蔡振华主动请缨。
可没有同意,蔡振华坚定选择派出“秘密武器”丁松,搭配老将王涛和马文革。
男子团体比赛决赛场,王涛先上对阵瓦尔德内尔,1:2不敌丢掉开盘一分。
随后马文革接棒对阵佩尔森,2:1胜利扳平战局。
接下来的第三盘是关键得分点,丁松对阵卡尔松。
丁松发挥得好坏,关系着整场比赛的走向。
一个是中国的无人听闻过的球员,一个是瑞典曾拿过三次世乒赛男团冠军的冠军。
卡尔松上场信心满满,进攻相当激烈。
可他遇上的是丁松,打球就像玩杂技,又像做游戏,削球时转时不转,攻拉让人目瞪口呆。
左一板右一板,完全不按常理出牌。
丁松削得卡尔松球都找不到,脸色那叫一个难看,内心狂喊救命。
一个突然强攻控制住局面,之后就是丁松的主场,2:0赢下一分,将比赛拖进第四盘。
接下来马文革上场对阵瓦尔德内尔,不敌,大比分再次拉平。
第5盘开始,王涛走到台前,对阵佩尔森,他肩上承载着国乒男队的荣誉。
2:0获得胜利,最终中国队3:2击败瑞典队,夺得男团冠军。
当时的观众都说:“没有丁松,国乒男队肯定没法问鼎男团比赛!”
丁松,独特的削中反攻实战打法,国家队里独一份。
1995年重新夺得斯韦思林杯,丁松忍不住亲吻荣誉奖杯。
(丁松亲吻斯韦思林杯)
当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的时候,有个女人在千里之外哭得不能自已。
她叫胡妹娣,是个一点都不懂乒乓球的人。
但在电视机前看着丁松的神采飞扬,她知道。
自家那个消失了6年的儿子,终是打出头了……
02
父亡之后的,不理解母亲
1971年出生在上海,丁松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中长大。
父亲在机械厂工作,因为患有病痛,长期病休在家,拿不到多的工资。
母亲在造漆厂上班,每天累死累活地努力,只有40多块钱的工资。
丁松底下还有个妹妹丁力,上面还有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需要照应。
两个孩子,四个老人,一个病人丈夫,家里的压力都积在母亲身上。
丁松小时候非常依赖母亲,因为母亲给了他太多的爱。
他喜欢打乒乓球,母亲就勒紧裤腰带将他送进体校学习。
他眼睛近视,母亲一咬牙就拿出攒的30多块钱,给他配了架很好的眼镜。
胡妹娣常对儿子说:“你喜欢打乒乓球那就好好练,不管打不打得出好成绩,起码能锻炼个好身体!”
1984年,上海市乒队广招学员,丁松前去立马报名。
可身板单薄的12岁小子跳远跳不到1米5,百米跑步跑不进及格时间。
如果不是体校的老师当场求情,请领导让这孩子拿起球拍展示。
也许丁松将没有机会创下之后的辉煌。
抬手就是削球。
丁松在当时以近台直板快攻打法为主流的环境里,显得那么特别。
因为特别而被留下来,得到机会的丁松万分珍惜,平日里训练简直不要命。
好在努力没有白费,1986年去往武汉参加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。
一个单打冠军,让15岁的他被选拔进了国青队。
头上有了“国”字号,丁松觉得未来都是坦途。
可转过年本定了他参加的一场比赛,却被教练临场换了人。
(左陆元盛、右丁松)
心里头有些苦闷,他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实力不够。
丁松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,不擅长交朋友,在队里一直被叫“孤独松”。
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,他就不闭眼地在台子前从白天练到黑夜。
可巨大的心理压力,还是让他忍不住学会了抽烟。
1988年春天,教练发现了丁松的抽烟行为,将其退回上海市队。
好像晴天一个霹雳打下来,丁松当场流下眼泪。
可当回到市队发誓要再打回去时,上天偏偏给他了更加痛苦的考验。
1988年9月,丁松那40出头的父亲永远闭上了眼。
至亲离去的痛,让17岁的大男孩泪流进心里。
强忍悲痛,他也扶着摇摇欲坠的母亲,安慰眼睛红肿的妹妹。
他说自己会努力成为家人的依靠,只是他的母亲并没有选择依靠他。
1989年4月,母亲领了位陌生男人进门,说这个男人会陪着她一起撑起这个家。
母亲的话让刚成年的丁松心里狠狠憋了一口气。
他无法接受母亲这么快就要组建新家。
他也无法接受,有另一个人要占据他父亲在家里的位置。
不舍得与母亲吵架,也不想和继父同一屋檐下。
拿起背包胡乱塞进去几件衣服,丁松留下一封信,告诉母亲自己要去打球了。
之后谁也没想到,这一分别就是长长的6年……
03
6年分别后重聚,方知自己不该
从1989年到1995年,丁松从市队走进了国家队。
这期间,他没有给母亲写过一封信,没回过一次家。
所以他根本不知道,1991年,因为被造漆厂的工作损了身体,他的母亲办了内退,开始起早贪黑卖馒头维持生计。
他也不知道,母亲因为太过想念,给他写过几封信,都因地址不对而被退回……
(丁松其实唱歌还挺好听)
妹妹丁力曾忍不住和母亲埋怨。
说:“哥就是自私,只顾自己的感受,根本不管你有多累,你要怎么活!”
对此胡妹娣只说,是自己伤了儿子的心。
知道母亲放心不下哥哥,丁力后来也渐渐不说哥哥的“坏话”,让母亲难过。
(丁松的母亲和妹妹)
1994年,胡妹娣第一次得到儿子的消息。
这年电视机里播的世界杯乒乓球赛。
那个打出3:0击败外国选手小赛弗的男孩,是她的儿子!
被亲戚拉着通过电视认人,胡妹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。
她总算见到了儿子,也总算放下了担忧的心,她的儿子真的是打球去,没有出任何意外。
1995年世乒赛在天津举行。
坊间都在传,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丁松,是国乒男队主力。
听到消息的胡妹娣心里涌起一股冲动,她想去现场看儿子打球。
可去往天津的票都买了,她又开始犹豫。
不知道自己的出现,如果被儿子发现,会不会影响他的情绪和发挥。
于是默默退了票,她在比赛这天去往亲戚家看电视,由此和儿子见面。
国乒男子团体决赛场,丁松第三位出场,对阵卡尔松。
当他拿下关键一分时,现场观众欢呼沸腾。
不懂乒乓球的胡妹娣在亲戚家泪如泉涌。
国乒男子单打决赛结束,丁松被授予铜牌时,胡妹娣又一次眼泪夺眶。
她为儿子感到骄傲,同时她也心疼,因为儿子能打进世界比赛,定然是吃了许多的苦。
丁松的一夜成名,带动了老家上海的热闹。
许多媒体通过关系找到丁松的家人进行采访。
胡妹娣的经历,胡妹娣的眼泪,全部见报。
报道从上海传到北京,一直专注于乒乓球的丁松恍然记起,自己已经好久没回家了。
走的时候负着气,心理有着那么多的不理解。
分别6年后再相见,从小到大的经历在眼前走马灯一样闪过。
丁松看着母亲比记忆中更加苍老的容颜,愧疚满怀。
抱着妈妈泪流满面,这个24岁的小伙子不停道歉。
他说着自己的不该,也说着自己今后一定陪伴。
04
妻伤后,明白生活的真谛
1995年,是丁松的幸运年。
他不仅和母亲拉进了关系,也收获了爱情。
因为世乒赛一战成名,丁松被手持特约记者证的高靖疯狂迷恋。
年轻的东北女孩大胆又直接,毫不掩饰地说喜欢,快速打开了丁松的第一次恋爱。
相处仅半年就认定了彼此,他们携手走进婚姻。
1995年,丁松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中拿下男单冠军。
1997年又作为主力球员,参加曼彻斯特世乒赛再夺男团冠军。
(左起:刘国梁、王涛、蔡振华、孔令辉、马文革、丁松)
这一年打完比赛,丁松26岁,选择退役,他被半公派至弗里根豪森俱乐部打球。
安顿好母亲,给了妹妹不少钱,他和妻子远走他乡。
德国的俱乐部给丁松开出了高额工资,也给他配了洋房和汽车。
因为吃穿不愁,高靖之后便没有工作。
丁松因为平日里训练、比赛繁忙,他曾歉意地让妻子学学德语,交些朋友,自己丰富生活。
可高靖不喜欢这些,她不想学外国的语言,也不喜欢和外国人磨合思想。
她缩小自己的圈子,拒绝融入新环境,不交新朋友,只围着丈夫转。
甚至丈夫今天出门前穿什么袜子,吃多少饭都要她说了算,这能有什么好结果?
很快,丁松感受到了极大的约束,变得不耐烦。
而高靖觉得委屈又没有安全感,她觉得自己明明都是为丈夫好,对方却不领情。
争吵就这样开始,矛盾一点点被累积。
吵到2001年,婚姻被精疲力尽的两人画上句号。
婚姻的失败,让丁松有过不少反思。
沉默着回忆过去,他慢慢知道了爱情可以冲动,但婚姻的开始和结束不能冲动。
性格相合很重要,夫妻之间的沟通更为重要。
2003年,在国外的合约到期,强烈地思念着家人,丁松选择回过生活。
回国之后才告诉母亲自己已经离婚两年,母亲胡妹娣叹了很长一段时间气。
先是进入陕西银河乒乓球俱乐部打球。
2009年被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聘任,38岁的丁松开始带学生打乒乓球。
后来的后来,事业发展顺利,感情也有归宿。
据了解,到上海交大任教后,丁松认识了一位女老师。
对方脾气好,爱笑,能做得一手好菜,也很喜欢乒乓球运动。
相互吸引着走到一起,慎重地决定再入婚姻。
被第二任妻子影响,后来的丁松更爱笑了,也变得开朗了。
(丁松为盛丹丹和刘燚证婚)
他们喜欢闲暇时有事一起做,他们更懂得孝顺对方的长辈,让长辈开心。
丁松对岳母很是尊重与关心,妻子对丁松的母亲非常照顾与愿意主动陪伴。
结语:
2024年,曾经亲历辉煌的丁松也已经到了中年时期。
53岁,一路走来经历父亡、母苦和妻伤的他,经历了世事的打磨,变得更加成熟了。
有幸福的家庭,与从小就喜欢的乒乓球相伴至今。
(胡冰涛、丁松为队员加油)
如今的丁松虽生活平淡线上杠杆炒股,但处处藏着美满。
刘国梁丁松胡妹娣王涛马文革发布于:湖北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